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大陆23个震例流体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春林  晏锐  黄辅琼 《地震》2006,26(1):99-106
将1966~1999年中国大陆发生的188例MS≥5.0地震震例中, 单次震例流体异常项数≥10项的23次地震的446项流体异常取出, 并将其按时序和分区进行时、 空分布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除西北地区与震例相关的流体异常数量明显偏少外, 在西南、 华北、 东南3个地区, 不论是按时序还是按分区的时、 空统计, 都有较为清晰的各自阶段性; 与中国震例中流体异常的总体分布特征和各自分区异常分布特征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2.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approximately 6‐m‐long sediment core collected from the Jeongokri archaeological site (Hantan River, Korea)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provenance of the sediments and to reconstruct the palaeo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200–127 ka). The core sediments were subdivided into two parts based on grain size: an upper (0–380 cm depth) and lower part (>380 cm depth). The lower part was deposited primarily by fluvial processes during an interglacial period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7] with warm and humid conditions. Conversely, the upper part was mainly deposited by aeolian processes during a cold and dry glacial period (MIS 6).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by major,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mpositions, and textures of the Jeongokri core sediments show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The mineralogy and major, trace and REE compos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felsic source rocks (e.g. granite) was dominant in the lower sediments,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the Hantan River. In contrast, increased quartz content and the very fine and homogeneous grain size in the upper sediments indicate an aeolian origin. REE ratio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geochemical signatures indicate that these sediments were derived predominantly from Chinese loess deposits and partially from local sediments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possible source area of the upper sediments i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Yellow Sea basin. The Yellow Sea basin, having mixed geochemical signatures between Chinese loess and Korean‐derived sediments, was exposed because of low sea levels during MIS 6. The exposed Yellow Sea basin was located in the path of winter‐monsoon winds, which may have carried a great deal of airborne sediments from the basin to the Jeongokri area.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994.
厦门港的中华白海豚Ⅴ.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1999年,在厦门港20个中华白海豚监视站进行观测,实施了87航次跟踪拍照,对7头幼仔和6头成体标本进行了现场测量和解剖。第二次下水的中华第豚既具备哺乳动物纲最基本的特征,也在运动(游泳)、水下生殖和哺乳、呼吸和感觉(包括声纳)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对水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95.
1994~ 1 999年 ,在厦门港 2 0个中华白海豚监视站进行观测 ,实施了87航次跟踪拍照 ,对 7头幼仔和 6头成体标本进行了现场测量和解剖。第二次下水的中华白海豚既具备哺乳动物纲最基本的特征 ,也在运动 (游泳 )、水下生殖和哺乳、呼吸和感觉 (包括声纳 )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对水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 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 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997.
黑碳(Black carbon,BC)是土壤惰性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黑氮(Black nitrogen,BN)同样对碳封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化学氧化法研究2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对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BC和BN含量及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采样年份,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的BC平均含量分别为2.99~3.70 g/kg和3.52~4.36 g/kg,储量分别为3.24 t/hm^2和3.87 t/hm^2;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物的BN平均含量均为0.12 g/kg,储量分别为0.12 t/hm2和0.11 t/hm^2。方差分析表明,2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下的土壤BC和BN含量以及储量年际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BC和BN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极区的白令海首次进行了高分辨率单道地震作业。Navarinsky峡谷头部测线BL11-12剖面中部识别出不对称沙波,陡的一面朝向陆架,波高约为9m、波长约为882m。结合站位U1345的沉积速率及站位U1344表层纵波速率推测沙波沉积可以追溯到中更新世(距今约0.258Ma),同时近陆架的洼地逐渐填平。将地层分为3个沉积层,分析沉积物变化情况,结合0.25Ma以来白令海海平面变化历史,推测最大海退事件对应的界面。结合沙波的地理位置及海平面变化情况,认为内波对沙波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剖析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特点、成因,并展望演变趋势。对城市人口密度、非农人口规模、CD值和城市规模结构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具有东密西疏、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省际差异大、交通指向明显的特点。这种地带性差异由来已久,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且要素协同作用时,具有惯性和马太效应,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格局的差异仍将持续存在,并有可能扩大,东部沿海新城市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格局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00.
突发钠层(Sporadic Sodium Layer,NaS)是中高层大气金属层最为显著的一种现象,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突发E层(Sporadic E layer,ES)是等离子体密度异常增大的薄层,被认为与NaS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NaS及ES事件之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利用中国科学院“子午工程”2010~2018年合肥科大站宽带钠荧光共振激光雷达观测结果,并结合武汉左岭镇站数字测高仪及九峰站大气电场仪数据,分析大气电场倒转(即北向电场)对NaS以及ES事件的影响。在统计的91例NaS事件中,发生于大气电场倒转时的比例为20/91;同时,在发生NaS事件的事例中,ES消失或中断的比例较大(14/20),表明ES可能以提供钠源的形式转化为NaS。此外,在分析武汉左岭镇站数字测高仪数据的同时进行概率统计,结果表明:当大气电场倒转时,ES临界频率减小甚至消失的概率较大(187/242),少数情况下可能造成临界频率增大甚至激发ES生成(55/242);ES虚高消失比例为179/242,ES不变比例为27/242,ES上升比例为23/242。综上所述,大气北向电场在一定程度上对ES事件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并对ES事件的发生高度有明显影响。最后,对一种与电场倒转相关的突发钠层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